01
在刷知乎或头条时,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标题“发这几种朋友圈的女生千万不能追”,“经常发这几种朋友圈的女生真的很掉价”
当我们以为是发了什么不忍直视的内容,点开一看却发现不过是什么喜欢发自拍,发奢侈品,秀恩爱……给出的原因长篇大论也不过是虚荣,爱炫耀云云。
看似好像有道理,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满篇都是偏见,看似分析讲道理但每个字都夹枪带棒对女性进行人身攻击。
在屏幕露出一个大无语的表情,以后看到这种文章我都不忍划走,一定要在评论区tui一口口水才消气。
什么时候朋友圈成了评判一个人的标签。

02
不禁思考,事实真是这样吗,想到我有一个的朋友,长得非常漂亮,因为父母都是老师的缘故,学习成绩也很好。
初高中学生们情窦初开的时候有许多人暗恋她,但她一直专注于学习没有谈恋爱,最后考上了一所双一流大学。
进了大学后就经常看到她在朋友圈分享她的照片,机缘巧合谈了一个有钱男朋友,偶尔会在朋友圈发些男朋友送的礼物,频繁时一天好几条。
可她却没有因此放松,几乎每天都到图书馆打卡,甚至还会拉上男朋友一起。
又想起回老家过年时,亲戚们聚在一起谈论某个还没结婚的姐姐,
“朋友圈里的照片化那么浓的妆,穿那么少,女孩子也不知道注意一点”
“天天不是跟朋友去这里玩就是去那里旅行,没个正经工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婚”
她们嘴里的瓜子嘎嘣一声,嚼碎了一个女孩子张扬的青春。

03
但她们这样是真的很low吗?
一个不过是对自己的阶段有认知,她知道什么样的年纪该做什么事情。另一个不过是挣脱束缚,大胆表现自己。
所谓的偏见不过是一叶障目的自以为是,我不知道发布这样内容的人是什么心态。
也许是他们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老旧的思想中,认为女性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遵守三从四德。
或许他们只是想通过键盘,以这种诋毁的方式来获得眼球,人们在他的底下吵得越欢,他贪婪的血液就越沸腾。
没有真正了解一个人就随意评判不才是最low的行为吗?我发P过的照片就是虚荣吗?发奢侈品就是炫耀吗,也许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呢?
难道女生就应该被定义,被标准吗?
我自己偶尔也会发些照片,虽然不会过分的进行大幅度的改动,但也会通过微调让照片看起来更舒服,自然,买到好不容易买到的东西也会在朋友圈分享。
我的本意也并不是想炫耀,而只是一种让自己愉悦的分享欲。
这本就是取悦自己的过程,又何必死咬着真实原装不放,除了你的仇人,没有人会愿意去看一个糟糕,不懂经营的人的生活。

04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都成了人间的二郎神,手机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通过手机,我们看到了到去不了的远方是什么样子,也可以认识到 相隔万里的人。
在网上有人认真经营着自己的世界,频繁的输出想让更多除家人朋友之外的人认识到她,也有人安安静静的只做观者,浏览完滑动屏幕,不留下一片只字片语。
这个世界越来越包容,允许安静的人存在,但也不能贬低那些爱表现自我的人。
但包容是有尺度的。
前段日子受到网友疯狂吐槽的温果希,本端庄优雅的汉服被她高举过大腿,穿成勾楼瓦舍模样,一副魅惑的表情披头散发向你跑来。
本想以美貌性感出圈,不想却翻了车,网友纷纷指责她侮辱了汉服,性感不是错,错在她没有用对地方。
牛头不对马嘴的妩媚只会让人觉得是卖弄流量博取关注的轻浮。
温果希的翻车情有可原,但我们也只能在这件事上给予她批评,毕竟我们不是知万物的神明,未知全貌,谁也没有权利将一个人彻底定论。
那为什么就有人偏偏就要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却蜷缩在手机屏幕后面对女生的朋友圈进行指指点点呢。
社交媒体广泛深入每个人的交友圈,人们的生活撕去外衣暴露在空气中,过度的分享欲就变成了原罪。
手机只是一个媒介,掌控权在人,你大度时它是抚慰人心的天使,你自私狭隘时,它就是杀人无形的恶魔。
对当事人来讲,是天使还是恶魔那都是别人的事了,这世界上不如意者八九十,为什么还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当再听到
“你不该这样穿……”
“女孩子就应该……”
“……的女孩才招人喜欢”
不妨用一副傲娇的表情回复一句我们仙女姐姐刘亦菲的经典:
“我管他喜欢什么”